海洋新城是深圳继前海之后获得的又一个承载国家战略的创新载体。在“海洋强国”战略和“双区”叠加效应的背景下,深圳将如何建设海洋新城,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亚欧科技创新孵化网络的王旭丽在学习强国平台“十四五”建言上提出在湾区建设多个国际创新活力中心,打造湾区国际产业生态创新引擎,其中就有利用前海宝安大空港片区和东莞滨海湾建设提议。 而8月27日,在深圳商报社大厦17楼举行的2020科技专家研讨会,会议围绕“海洋新城建设”主题,就海洋新城在“双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价值,以及如何将海洋新城打造成海洋产业合作平台进行了探讨,亚欧科技王旭丽女士也应邀出席了研讨会议。 在这次研讨会上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振宇博士就海洋新城作为蓝色经济的载体,对“双区”建设有什么作用?当前进展如何?未来该如何部署?以《海洋新城在“双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价值》为主题,分享了他的看法。 在胡振宇看来:深圳建设海洋新城,可以为“海洋强国”战略落地提供载体支撑,为“双区建设”创新合作提供开放平台与高质量发展高地,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提供集聚空间。 胡振宇认为:要建设海洋新城,按照“围绕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构建产业生态”的创新发展模式,统筹产业资源与产业空间,打造产业发展平台和产业链全要素配置的产业综合体,打造蓝色产业生态圈。 胡振宇指出:要形成重点项目与公共设施建、管、营一体化,结合海洋新兴产业基地城市设计成果,对超级码头、超级街区、中欧蓝色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和公共设施做研究。 而为“蓝色产业”打造平台 构建深圳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发展海洋生物产业是重要的一环。而深圳在海洋生物产业领域能做什么?深圳市华大海洋研究院副院长游欣欣认为,深圳起码可以从种源经济、海洋药物、海洋工程等领域发展海洋生物产业。 游欣欣表示,发展海洋装备工程则可以帮我们发展深远海经济,提供海洋产业综合服务和支撑保障解决方案。 谈及海洋药物的重要性时,游欣欣说,“海洋是创新药物不可替代的源泉,海洋药物是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新希望。”目前,在全球获批的14种海洋药物中,用于抗癌的头孢菌素钠,就是在海洋微生物中发现并开发成功的第一个“海洋新抗”,开创了开发海洋新抗生药的先例。 而为“蓝色文化”构建“魔方” 深圳市海洋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张岩鑫主要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分享他对深圳海洋文化艺术如何形成国际化影响的看法。 张岩鑫结合其所在的深圳大学海洋艺术研究中心近几年的经验做法,认为海洋新城建设可以借助5G等高科技成果,激发海洋新城海洋文化内核的国际化效应,增加涉海博物馆之间的文物释放量,打造海洋文化体验新概念,形成教育+艺术+科技的新模式,让海洋新城背后的海洋文化艺术成为“行走的魔方”。 交流对话环节 前海智库欧耘华先生和中欧智慧城市产业发展基金沈百谦先生会议上分别就前海海洋新城开发的时序和宝安综合港的发展定位请教了胡振宇博士。 胡博士认为主要还是产业集聚的强度和速度,要适合国际化、集聚化、集成化和辐射性等要素功能。宝安综合港则有他阶段性的定位,从战略上规划目前还是港口定位,未来还是要考虑到土地的集约性发展,不会大规模发展临港工业,但至于智慧城市建设和国际创新活力区的建设,这也是与会专家的共同意愿和海洋新城的定位。 会议期间华资政智库特约主持翟长山先生(原香港商报媒体人)对亚欧科技王旭丽女士进行访谈: 访:请简单介绍一下亚欧科技的背景和创新活力中心的定义? 谈:亚欧科技创新合作是与一带一路平行的国家战略,从1998年亚欧首脑会议开始,由三位国家总理推动的。克强总理2014年在亚欧首脑峰会提出倡议,建立亚欧科技创新合作中心,构造创新发展大平台,2016年全国科技大会提出协同建设亚欧科技创新合作中心。 我们是亚欧科技创新合作体系授权的技术转移服务网络板块,与53个国家与地区有技术合作交流,为落实国家战略,协同建设亚欧科技创新合作体系,2018年在大湾区成立亚欧科技创新孵化有限公司做为服务承接落地单位,开始市场化运作。 我们提出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推动大湾区“双区建设”,打造国际产业生态创新引擎,落地亚欧国际创新活力中心。 创新活力中心是融合国际创新元素,以城市区域创新活力为中心,做为全球化的交互窗口,吸引集聚国际资本、人才、产业。城市规划功能多元,职住平衡用地功能综合集约化,公共基础设施配比平衡,区域消费与收入平衡,全时、全业、全能、全产、全链等多样化、多功能复合共存,拥有现代化的配套设施和便捷的城市交通。 涵盖国际一流城市宜居宜业宜游生态圈,集居住生活、办公、金融、商务、产业、娱乐、旅游、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国际社区。 访:你们对海洋新城有没有一个设想或考虑? 谈:海洋新城是大湾区东、西轴的最佳交接汇集点,是一块可以任意构思和构图的净地,目前可开发规划面积在40多平方公里以上,规划形成多个核心功能组团,可布局多个国际化创新活力中心。 我们构想亚欧国际城、未来城、金融城和智慧城均可以落址布局。形成大规模的产业集聚与辐射,结合高端要素资源集聚优势,增强服务湾区产业经济服务的能力,打通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通道的优势,拓宽亚欧-丝路投资贸易便利化与经济自由化的通路,形成联动国际国内产业经济双循环体系,是一带一路的桥头堡与核心创新引擎。 建设国家级创新载体——亚欧国际创新活力中心,协同周边互补错位发展,建设生态休闲生活的活力标杆与新地标,形成集总部、创新、文化、会展、商贸、国际交往、国际会议中心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商业综合体。 这符合产业总部经济定位、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定位、符合智慧城市社区定位、符合文化旅游会展定位和国际交往中心定位。 未来形成与城市中心区相匹配的经济、科技创新、文化教育和国际交往等综合功能,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化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定位。 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等融合发展,建设全球名品中心、未来生活体验馆、科创集市、亚欧风情城等多种商业体验与购物消费中心。 打造国际化科技创新人才与外籍职业人口集聚地,形成全球总部经济基地创新引擎协同集群,辐射泛珠区域。 打造“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建设国家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跨境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探索自由兑换的货币体系,打造互联网金融信息基地。 访:你们有什么样的基础准备、实施路径和工作计划及时间表 谈:我们课题的合作伙伴,前海智库和强海海洋从2013年起就持续关注海洋城市建设。从最早的全球海洋城市互市贸易平台(港货城)平行进口自由贸易区、大咖(领军)国际人才交流中心,海洋离岸透水平台建设等开始,他们的课题部分成果在2015年通过三沙话题公开。后在参与清大智库蓝色经济区烟台海洋工程中心产业集聚研究和威海南海新区的卓达·香水海产业集聚项目,对海洋型新城的产城结合、产城融合、产城耦合和产城竞合及产业导入、产业运营、产业基金和产业承载做一定的准备。 我们认为海洋新城发展国际城、智慧城、智造城和未来城是合适的,这也与深圳2025年发展目标“国际化创新城市”高度吻合,也是国家对深圳宝安做为2025工业建设的起步区定位一致。 我们是从事孵化前、竞争前、转移前、扩散前、立项前、论证前等前端基础性科技中介、中间试验、技术转移示范、生产力促进和科技集聚区系统导入服务工作。所以采取的实施路径主要是通过调研座谈、走访分析、课题交叉、产业预判、研讨论证、规划构想和提案申报等方式,牵引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推进。 具体时间表,我们想通过四个创新载体打造推进,一个研究院(未来产业生态创新研究院)已经发起,一个孵化器(国际产业生态创新引擎)落地中,一个基金(公募的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对接中,一个园区(国际智慧产业集成创新园)布局中,目前正在与宝安福永区域的一个智慧港沟通。希望能三月一小步,半年一大步,三年见成效的速度,乘风破浪、行稳致远稳步推进。 |
责编:admin